1228 機會永遠只給準備好的人

其實這句話有語病。實際上我個人的經驗是:「機會永遠只給『已經去做的人』」。

因為在一間下沉中的公司工作,這幾個月公司人來來去去,也包含了我半年前剛進來公司的時候負責帶我的資深同事。但是其實我現在做的工作跟他當初帶我的時候給我的工作沒有什麼相關就是了。因為我很快被調去支援別的工作,而且現在就是負責把那一塊作大跟作到有價值。

我怎麼被調過去的?當然不是我原本的工作內容做得很好,畢竟我那個時候才剛進去三個月,要說那些工作做得多好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有一定的程度,不然也不會就來接我現在的工作內容:我現在的工作內容,需要高度的專注力跟對整體系統的熟悉才有可能有機會做得還可以。

而我當初會被調過來,主因其實很簡單,我一直在問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從一般工作中去挖掘我覺得有興趣的內容,然後當不斷挖掘下去之後,原本這邊主管就有意思要多放一些人來好好研究,於是我就被調來專心在挖掘這邊的東西。當然原本的工作內容我也還是有接觸,只是現在熟練程度大概不會比之後其他的同事更熟練了。

昨天跟一位同事 Y 吃飯聊天的時候,Y 大約跟我同時期進來的,然後因為這是他第一份工作,所以我其實可以感覺得到他有點茫然了。一般來說,我是不會講其他同事,無論離職或在職的長短。昨天大概是因為身體很不舒服,精神防壁有點鬆懈,所以就不小心說溜了嘴。他覺得公司其實有點虧待一位已經離職的資深同事 L。當然其實我覺得他是在講他自己,畢竟自從我被調去作另一部份的工作後,原本會分給我的工作自然由他們分擔,所以他的工時就被拉長了。

我說溜嘴的話是:「其實我可以理解為什麼 L 的晉升建議上了更高層就被擋掉。」當然既然說溜了,就必須講清楚,不然就單純只是在閒話他人而已。(說老實話,我還是很後悔昨天說溜了嘴)

我的部門其實包含的範圍太廣了,然後其中有很多其實不需要 RD 做的工作,但是因為 Q team 那邊實在不夠能力處理這些日常的工作,使得我們部門的業務量一直很大,因為我們同時兼代一部分 Q team 該做的工作。後來是老闆慢慢把這些東西切出去,這中間 L 其實居功闕偉,畢竟如果沒有他的熟悉,要把這些東西整理切出去然後教育訓練另一群不熟悉的人能夠有能力判讀這些日常業務,其實還是得花不少的時間。

L 雖然我跟他相處的時間沒有很久,但是我大概知道他有後期有很深的怨氣,然後他的怨氣就我覺得,來自兩方面:

  • 這是他第一份工作,他其實很難理解一些辦公室政治的運作;
  • 他是個很細心然後放不下的人;

前面一點就不用說了,其實大多數工作變換經驗不多的人都很難理解辦公室運作的一些邏輯,有的時候看起來最好最簡單最明快的 solution 不是最好的,因為會有很多其他在我們的領域跟位置上很難考慮得到的變因存在,有的時候要經歷多一點,才有機會理解為什麼辦公室就是會有這麼多蠢決定,然後才有辦法去決定這些蠢決定要不要去 follow 。

例如說,昨天主管又發了一封信,要求某些支援要先知會他或是其他主管,由他們決定要不要去支援。昨天 Y 就說,這哪做得到啊!但是我是覺得還好,這一定是某個部門實在太過分了,把我們當作他們的 resource 才會有這樣的 rule 發出來。我告訴 Y ,其實這封信是一個依據,你知道應該要幫的,你可以先作然後請他們知會主管;你不知道該不該幫的,就問主管;你覺得不該幫的,這封信就是你去擋工作的藉口。

要不然我們一直被困在這種日常雜務中,沒有任何時間去作一些提昇自己跟部門價值的事情。 L 就我所見,就跟 Y 一樣,知道這種東西是辦公室政治的產物,但是無法理解其真實的意義。而這種規則的變動速度很快,很可能你覺得不該幫的,結果主管最後還是叫你幫。這倒不是主管沒有原則,而是這些東西本來就不該是原則。辦公室政治其實是沒有一個可以完全可以理解並且依循的規則,他有的其實只是各種不同立場的取捨跟狀況判斷。

第二點才是我要跟 Y 講的重點。沒錯,把工作做好是很重要的,但是分出去就應該要「放下」。例如我自己無法理解的是,之前 L 還會把其他同事的分析報告又仔細看過一遍潤過一遍然後才發出去。這樣的話,他哪有太多時間去作「可以讓更上面的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有價值」的事情?於是工時越來越長,但是對主管的主管們來說,會覺得你好像沒作什麼事情。而且因為都是從你這邊出來,沒有其他可以比較的對象,就會以為這報告就只是這樣。就算我們的直屬主管跟同事都覺得他的分析其實很詳盡跟切中分析的要點,但是對於更上層的主管來說,他們很難理解或看得到這樣的用心。

我們的主管其實一直有想要幫 L 昇職,但是一直送上去卻沒有強烈的立場可以跟更上面的爭取,最後就是一直被更上層的主管擋掉。因為這種日常報告的苦勞重不重要?重要,這是整個部門的基本。但是如果對更上面的來說,只有這種苦勞, promote 的時候卻不會是優先考慮的,除非你能夠推銷出這些苦勞的不同價值。

同時主管如果有意要分一個新的領域的工作給人,他一邊要擔心你的工作量已經太大,很難負荷;又一方面要擔心你其實沒有興趣,就算你其實已經為那件事準備很久了,但是主管很難判斷你到底有沒有興趣,準備好了沒有。我從我的朋友那邊知道的是,外商公司你如果要一個職位,就是直接參與那個職位會做的東西就是了,你表現的合適的話自然這個職位就是你的。我現在的工作領域也是我主動去爭取來的,雖然看起來很像是我被我主管分配了這個工作,但是我會得到這個機會,主因是我不斷問這邊的問題,甚至其實就已經開始主動去 own 相關的問題,最後就變成我來 own 這個領域。

那這個領域為什麼我會想要主動爭取?其實理由很簡單,一來是我有興趣,所以我覺得我可以做得久;二來是主管一直在暗示想要有人來作這一塊;最後則是我覺得這一塊挖下去,對我個人跟部門以及公司來說,都是有價值的一塊。就算我之後不在這個部門或這間公司,這一塊領域我已經會了,這依然是我個人的價值,所以我願意花心力跟時間去鑽研。

然後昨天 Y 才知道我為什麼不斷把一些比較基本的東西作成 wiki 的條目不斷分享給部門的同事。我寫一個條目雖然看起來是多花一點時間,但是因為每個條目大概花不到我幾分鐘的時間,然後之後如果有相關的問題,我可以直接叫人去看這些條目,他們覺得要補充的就可以去補充,還有不懂的,我再去補充。這會比我從頭到尾帶之後的人過一次相關的問題快很多。再說,留個筆記什麼的,其實之後回來看同個問題也可以省下大量的恢復記憶的時間。

Y 就有疑惑,不是很多職場生存術都說要留一手嗎?為什麼我好像都不斷累積這種 lesson learn 或是相關的知識一直分享出來?

我其實覺得很多所謂的職場生存術害人不淺,就算你留一手又怎麼樣?你只是讓自己停在那個等級,然後被那個等級的雜務困住而已。以一間所謂的大型公司來說,如果你留一手,結果造成一整個公司規模的大量雜務都得經過你,你覺得你是有價值,還是只是單純的累死?再者,你會想被一間公司綁死嗎?又或者另外一些會這些東西的人一進來,或是整個市場架構大改變,你的價值馬上就消失了,這種留一手真的有價值嗎?

來舉一個例子,我在某一份工作的時候,我某位同事一直在吹噓他做的某件事整個公司只有他一個人會,他當初花了兩個多月才搞出來。結果我一聽,上網 google 了幾個關鍵字,我半天就做到同樣的事情... 然後我就黑了(XD)。

而當你想要跳槽的時候,結果發現你會的就只有這些,然後其實市場上具有可替代性,你覺得這真的是個人的競爭力嗎?

再來就是其實我還是留了一手。那些很難化為文字,找尋資訊的方法跟邏輯的部份,甚至找錯方向的那些經驗跟看起來目前無關的知識,就是我留給自己的部份啊。同時,既然我想要把這個領域做大,挖出更多的東西,那有更多人一起來挖掘,一起互相分享,不是很好的一件事?為什麼要擔心自己被取代呢?能夠把事情做大,把價值一起做出來,不就是加入一個團隊的意義之所在?

在某些關鍵點上留一手,短期看來你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但是長期來看,其實你只是在減損你自己的價值而已。因為除非是絕頂天才或是非常特殊的領域,不然大多數職場需要的專業能力,都不是不可取代的。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